【成员动态】南京六合:赋能希望的田野 “绿领”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绿领”,指一群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是继“金领”“白领”“蓝领”之后出现的职场新名词。作为农业大区,六合充分发挥“绿领”在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上的推动作用,积极培育、壮大“绿领”队伍,组建“绿领新农人联合会”,走出了一条“绿领”领航农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以智慧农业产学研职教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艾津、天纬等一批“新农人”为代表的“绿领”,正活跃在希望的田野、耕耘在希望的田野、奋斗在希望的田野,赋能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水”。
栽好梧桐“凤来栖”,绿色田园产金出银
六合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如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以“绿领新农人联合会”为引领、智慧农业产学研职教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绿领”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一批学历高技术强的新农人为主力的“绿领”队伍,正成为六合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力量。
“绿领”新农人懂土地更懂科技、懂农业也懂市场。为团结带领好这支队伍,六合区落实区委常委与“绿领”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由六合区委统战部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制度之手为“绿领”新农人撑起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合区将从事农业领域研发、种植、销售等环节工作的57名新农人代表人士组织起来,成立“绿领新农人联合会”。最近,“绿领新农人联合会”实体阵地在风光秀美的横梁街道三友湖畔揭开神秘面纱,这里,成为六合区“绿领”人才交流、学习,切磋竞技、共谋发展的新平台。
“成立绿领新农人联合会,打造‘绿领’新农人的组织平台”,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六合区还建设“精英汇绿领实践创新基地”10家、培育农业产业联盟3个,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其中,冶山街道冶山社区还成立了南京市首家村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
栽好梧桐引凤来栖,随着联合会建立、创新基地建设,一批“绿领”人才争相融入农村、投身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六合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放大,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造福乡村的金山银山。
深耕细作“产业链”,乡村活力竞相迸发
入夏之后,气温逐步攀升,横梁街道三友湖畔的一片农田里,几位头戴遮阳帽的“农民”正忙着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太阳当空照,农民对我笑……爱查田、爱动脑,我们要为农民立功劳……”一首改编的《查田歌》,带来了阵阵欢笑声。
“这是属于我们‘绿领’人的歌”,艾津一位工作人员笑言,而一张张晒得黝黑的脸庞,成了“绿领”的“写真”。这一群“绿领”人为之忙碌的,不仅仅是稻园的“一亩三分地”,还有全区的农业种植大户。
“绿领”新农人在生产方式上与传统农民有很大不同。在培育、壮大“绿领”队伍的过程中,六合区注重发挥“绿领”新农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区内“绿领”新农人及农业服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艾津、天纬、河王3个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服务内容也从种、肥、药拓展到“耕种防收”生产、服务、销售全流程全“产业链”,将农业发展引向了快车道。
大郝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汤明法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传统农民的他,过去一到夏收夏种就要为联系农机和用工的事犯愁,后来将地托管给天纬联合社,按照新型农业播种和收割方式,再也不用为机器和人的事担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生产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同样感受深刻的,还有横梁街道四新村的种植大户章瑞林,自从结识了一批“绿领”新农人,他的种植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最初的植保托管到如今的全程托管,现在去田间看农作物成了休闲之旅,“穿着皮鞋种田”成为现实。
经年累月坚守田野的“绿领”新农人,用深耕细作的生动实践,讲述了不一样的“种田”故事,以“绿领”为主力的联合社延长了农业服务“产业链”,让乡村活力竞相迸发。
创新发展“满园春”,无限风光尽在沃野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绿领”新农人,用创新理念为农业生产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成为一方“磁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六合乡村振兴战略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绿领新农人联合会”的首批会员之一,今年5月,智慧农业产学研职教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中等职业学校。这份荣誉,源于该校特别注重服务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人才队伍,开设的农业类专业为乡村振兴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绿领”的“后备军”。
小萝卜,大产业。在竹镇镇竹墩社区,300亩核心种植区的青萝卜,成了当地富民增收产业。有着一技之长的“绿领”,将农业种植“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不仅推动了当地青萝卜产业提纯复壮,也扩大了产业规模。六合乡村田野正成为一批热爱农村、农业的“绿领”新农人一展所长的“舞台”。
农业企业家朱春华,跳出“农门”又返“农门”,让他做出这番决定的,是他对农业、对“绿领”职业的热爱。他坚持产学研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院合作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路径,十年时间不到,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农场发展为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粮作示范基地、江苏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本人也以一名“绿领”的身份入选“全国劳动模范”。
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绿领”队伍不断壮大,一大批怀揣田园梦想的“绿领”正扎根六合这片热土辛勤耕耘,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