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农分享】融合智能化的数字农业该怎么做?
融合智能化的数字农业,从哪里入手?
第一是在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农业。 通过先进的设备设施对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做到同等面积高产量、同等产量高质量、同等产出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生产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升级,让农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第二是在传统农业的经营理念上实现数字化农业。 彻底打破小农经济的封锁和闭塞,创造出开放、自由、平等的资源流动环境和要素配置环境。以市场为核心,以需求为核心。转变我想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转变我想怎么经营就怎么经营为市场需要我怎么经营我就怎么经营。形成规模化和工业化效应,让市场的活力竞相迸发。 第三是在传统农业的思想上实现数字化农业。 打破小农意识的思想禁锢,利用互联网平台调动行业内部原有的闲置资源。让原有闲置资源重新焕发出活力,促进整体农业行业更加开放。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分享和协同的格局,以经济效益引导行动,以行动带动思想的提升。 第四是在国外智能农业大国的成功经验上取经。 荷兰:荷兰农产品出口额已超过法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并且在温室设施、鲜蔬出口、种子供应、花卉盆栽等多个领域名列世界第一。二氧化碳辅助施肥、无土栽培、移动保温幕、温室模拟气候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轻便钢架支撑透光率好的新型芬洛温室中,温室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肥料等环境因子控制高度智能化。而通过应用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玻璃温室提供了约10%的荷兰电力供应。让智能化温室的绿色、低能耗和多功能。成为一个集农业生产、能量供应、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 法国:建立一个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的植物工厂,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植物生长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产量高达比传统型90倍;销售价值可达传统型117倍。除了高产高效、节水节肥,植物工厂另一个突出优点是生产不依赖外界环境和土壤肥力,因而可便利地放置在绝大多数建筑中,在大都市健康安全蔬菜地产地销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以色列:不仅耕地面积极为有限,降雨量也极其匮乏。通过大力发展高效、集约的现代设施园艺,以色列农业产出增长了12倍,农业用水只增加了3倍,单位面积土地生产价值翻了3倍,单位水资源产值增长了5倍,一个全职农业工人供养人数从17人上升到113人,创造了沙漠农业奇迹。通过运用智能化水肥一体化、循环用水等设施园艺技术措施,以色列设施农业不仅比普通设施种植平均大约可节省30%~40%的水和化肥,同时微滴灌精准施肥也让农产品单产显著提升。以色列设施园艺棉花、柑橘、西红柿等的单产都高居世界榜首,西红柿单产是我国设施种植单产的近10倍。 美国:利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打造精准智能化农业,控制中心实时收集并处理数据,来帮助农民在播种、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最明智的决策。遍布田间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土壤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此外,卫星图像和无人机会被用来拍摄田地的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像会显示作物成熟,加上对未来48小时的精准天气预测模型,就可以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从而预测未来的情况,并帮助农民做出前瞻性的决策。就可以精确安排农场的生产计划,如每个地块的播种、收获、耕作时间等。 日本:大力发展植物工厂系统,利用传感器对温室内的环境因子进行自动化采集和校验,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手机等终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截至2016年底,日本拥有254家植物工厂,其中超过200家都为密闭空间的“人工光型”及“人工光与太阳光并用型”植物工厂,建立起农作物周年连续产出。此外,农业机器人可用于树木嫁接,农产品自动收获以及辅助农民携带和运输物品等日常作业情况;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人驾驶拖拉机能够在大规模农场实现24小时耕作,有效解决农业人口不足问题。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相信通过自身良好的环境,经过整体谋划、有序推进,一定可以打造农业强势产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