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lxit

【智农分享】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来推进乡村建设

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各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涉农村(社区)绝大多数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超70%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保洁覆盖率达到95%以上,美丽乡村“升级版”逐渐成形。

640.jpg

       

      当前,各项升级版的乡村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但是我们在走访调研时也发现,个别村(社区)在谋划项目的时候还是在只求好看,不管实用;个别干部为了短期内出成果,热衷于搞观摩点、造“盆景”。比如,有的村(社区)争取到示范村建设资金后,建设项目持续在发力造“盆景”,投入很大,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较低,社会效益不明显;还有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成本很高,项目完工后利用效率不高,例如某村场馆建成投用后,村干部居然要为新增的电费发愁。

        “面子”美了,“里子”也要充实!美丽乡村如何转化为美丽经济,美景如何变钱景,“输血”如何变“造血”?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突破,乡村建设如何持续健康推进?为什么还这样,核心就是没有把运营理念引入乡村建设,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动乡村建设与乡村运营互促共进,真正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建设更高品质美丽乡村的目标。


640.png

       一是在规划环节要引入运营思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盖几栋楼房、建几个文化广场、搞几个“样板工程”,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规划环节引入运营思维,在政府资金持续投入的过程中,就要思考乡村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可能通过项目带动,实现乡村宜居宜业的蜕变,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可能不那么明显,那么就要尽可能社会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一些村干部常常抱怨乡村建设 “干部在干,村民在看”,但是设身处地想一想,你在谋划乡村建设项目时,既不征询村民的意见,定点打造的类似“城市公园”这样的“盆景”又同他没有切身利益关系,村民既没有参与感又没有获得感,他除了看热闹还能怎样呢?

       二是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导入产业。当前一些村(社区)存在这样的误区,乡村产业振兴就是搞文旅项目、搞网红打卡点。产业振兴,应该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发展村(社区)的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配合本土文化资源、闲置民居等,引入旅游、康养、双创等多元产业,促进三产有机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富民兴村的基础。但是了解,村(社区)在谋划乡村建设项目时,围绕村(社区)主导产业进行开展的项目少之又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利用政府资金做好相关“软环境”建设,比如完善品牌建设流程、标准体系、管理办法等,从而推动地方品牌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做好这些工作显然比盖几栋楼房、建几个文化广场更有意义。


640 (1).png

       三是积极探索美丽乡村运营模式,推进资源变资产。当前大多数乡村建设已经过了“输血”阶段,开始进入“造血”阶段,有必要把乡村作为一个市场化主体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运营。按照因村制宜、城乡融合、一村一策的要求,借助各方力量,盘活各种资源,不断丰富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注入新理念,通过市场化运营,增强乡村吸引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实现整村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在这方面我们要积极的探索。采取“政府+集体”“企业+集体”“集体+集体”等方式,鼓励村集体参与和发展“文旅+”等新型产业项目,积极探索美丽乡村运营模式,推进资源变资产。

       当然,条件成熟的村(社区),也可以成立由政府、国企、社会资本、村集体、运营商、策划规划设计、专家智库等多元主体组成的乡建平台公司,将各利益主体拧成一股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为乡村运营发力,打造乡村“命运共同体”。


640 (2).png

       四是加强乡村运营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乡村运营之根源,在于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训。 一是培育乡村干部发展产业的思维,用开放的态度欢迎商家和企业等;二是培训更多乡村经理人,呼唤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三是对在地村民进行产业技能、服务意识和技能、品牌等多方面的培育。另一方面要引进新鲜血液。乡村发展遇阻时需要及时引入新鲜血液,或是寻找专家智库等团队的帮助,不断赋予乡村新的运营思路、新的资源,为乡村寻找更多的可能。

      在乡村运营人才的培训中,村干部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因此,增强村干部“经营乡村”的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兴村”和服务村民的能力,要成为村干部的“必修课”。

        总之,美丽乡村不是为建设而建设,而是要以建设带动产业发展,让村集体有赚头、村民有奔头。乡村只有运营好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达成富民兴村宜居宜业的目标,才能绘出欣欣向荣的和美丽乡村图景。


640 (3).png


本站基于 MetInfo 7.1.0 搭建 ©2008-2024

首页
走进联盟
联盟动态
成员展示
劳动教育
农业培训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