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把农林玩成新潮流的职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5月30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发展联盟共同走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内容如下:
这所职业学校的学生,
还没毕业就已经定岗;
这所职业学校的8名毕业生,
作为高技能人才被高校破格录用为大学教师;
这所职业学校的学子,
在参赛实训的过程中实现园林艺术之梦,
在走南闯北的探索中寻找农业技术之根,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破解种植难题。
或许你吃过的某一颗草莓、踏足的某一片草地,
就是这所职校的学生种植的。
这所把农林玩成新潮流的职校,
便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在这里,有着职业教育的另一片广阔天地。
“谁来种田、怎么种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现代园艺业也面临着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发展需求,社会农企急需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园艺人才。这就使得园艺、园林专业逐渐成为“爆火专业”。而这个专业,正是江苏农林的“王牌专业”之一。江苏农林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的创新创业开起了农业公司;有的就职于国内排行前十的园林企业;有的回到家乡投入到种植耕作中,将科技手段与自身所学知识相融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潘永圣表示,“曾经职业教育是‘不得已的选择’,而现在则是创造技能的选择。”
百年职校的 “三张名片”
山顶松,山腰茶,山脚桐,一幅优美的画卷在眼前铺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历经百年风雨,如今已发展成以农业类专业为主体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了以本部校区与茅山校区相协同,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学院始终站在国家“三农”发展的前沿阵地,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对接江苏8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和镇江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和产业推广,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学院国家级实训基地——江苏茶博园(4A级旅游景区)
除此之外,学院还高规格组建乡村振兴学院,高质量构建乡村振兴培训课程体系,重点打造26门精品课程;整合“亚夫科技服务团队”11个部门的优势资源,组建8个分团、20个专业组,让乡村振兴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显著增强。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指导、成果推广等社会服务,累计助农收入达4300多万元,培养了一批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带动脱贫致富农户737户。这所百年职校打造了“一棵小草富农民、一粒种子强农业、一片叶子美农村”的三张“名片”。
8名毕业生成为大学教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的毕业生,每年都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入学就要开始“抢”人!在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中,有90%的企业需要园艺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岗位需求和毕业生人数比例平均达4:1。

学院国家级实训基地—江苏农博园(3A级旅游景区)
风景园林学院教师章广明介绍,为了寻求更多优秀人才,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将招聘提前到大一报到之前。金色庄园的“金莓班”已经连续招录3年,目前公司117名员工中,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有18名;百果园的订单班每年招生30人,从大一开始就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跟岗实习,并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迅速成长。在这样的用人模式下,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自己挑企业,挑岗位,而且出现很多还没毕业就定岗的情况。正是学院的个性化定制培养让学生们有了多样化的发展。2022年,学院“定制村干”等人才培养做法和成效被全国政协双周会建议采用,培育模式被全国60余家高职院校借鉴和应用,改革做法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典型案例;“三自主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交流23次,在全国农业系统和100多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推广;“园林工匠”人才培养经验被全国300多所院校借鉴应用。毕业生覆盖全省90%的县(市、区),80%进入村(居)“两委”班子。
江苏农林的8名毕业生,作为高技能人才被高校破格录用为大学教师。其中一位,正是刚刚获得2023年度“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叶希珈。他2018年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全国冠军、全国技术能手,毕业后留校任教,带出了一批有技术、有情怀的大国工匠。名师出高徒,叶老师的学生郭雨婷、陈情也曾“拿奖拿到手软”。尽管高考分数远超本省专科线,两人都是第一志愿主动选择的该专业。“就冲着‘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全国冠军’‘全国技术能手’叶希珈学长报考的,我们女生也可以争当世界冠军。”她们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叶希珈学长的带领和老师的指导下,她们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了学校的精细木工国际赛训中心。从搬木料开始,两人一起学习绘制工作图纸、制作椎头、组装、饰面、安装……每一道工序都要付出比一般男生更多的汗水。“这应该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吧!”面对艰苦的训练和辛苦的付出,她们总是这样轻松笑对,相互鼓励。毕业后二人被高校以高层次技能人才引进,也成为大学教师。
除此之外,曾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成功进入精细木工国家集训队的苏子杰,毕业后在西南民族大学任教。还有园艺方向人才培养的吴苏东、武子豪、夏顺成、黄博,毕业后也在不同的学校任职大学教师。不论是园林专业的人才多样发展,还是木材专业的技能大赛,又或是学生们开展的技能培训、进行技工认证考级,他们创造的每一个奇迹,实现的每一个价值,破解的每一个难题,都在助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走得更远、更好。
扎根农村 打造“互融共生”
江苏农林现有教师797人,融合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等领域协同发展,学院下辖10个二级学院、教学部门,设置了42个专业,践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办学思路,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学院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的示范辐射效应,形成“以农为本,突出林业,以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支撑,一二三产专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布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和技术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农学园艺学院教师王全智说道。为了更好地培养优质人才,江苏农林打造“融通”的教学创新团队,开发“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开展“融通”的教法改革,共建“中植园林学院”“柴米河园艺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引领草坪草、草莓等地方支柱产业整体升级。其中,他们研发的四代“水雾生态无土草毯”领跑我国草坪产业发展30年。自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A档建设单位,江苏农林累计培养了12万余名学子奋斗在“三农”一线。
“我非常感谢家人对我事业的支持和鼓励,我也有信心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园林技术人才,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0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曾森资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支持,以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银奖等多个奖项。
曾森资自幼受到家人的教导,要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并起名为“森资”。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愈发对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兴趣,更成为他追求这门学科知识的动力。
在校期间,他的两项园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园林绿化工”均达到了中级水平,还荣获省级荣誉7项、市级荣誉1项和校级荣誉17项,获得了江苏省三好学生、镇江市最美职校生等荣誉称号。

华梦丽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
华梦丽作为2016届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创办了“果牧不忘家庭农场”开展农耕体验项目,2019年入围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她示范推广的草莓脱毒种苗质量优、社会评价高,该技术先后被带到了内蒙古、辽宁省等16省57地。毕业学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民放心的“田保姆”。
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助力三农,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技术提升,学院始终扎根农村、深耕职教。让“为民”的初心从校园里成长,延伸到田间地头。
从掌握技术走向开发技术,从选择就业到自主创业,一批又一批农林学子们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生力军,一批又一批爱农青年们正在助力乡村发展的新未来,治学严谨的教育理念,传递实用技能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