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郑义做客《职教中国》,讲述高职专业大幅调整 “加减法”有何深意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相关工作结果。此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工作对专业布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优化,幅度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大的一年。本轮专业调整有哪些亮点特色?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如何更好匹配产业发展,适配新质生产力需要?5月11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郑义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职教中国》讲述“高职专业大幅调整 “加减法”有何深意?”
主持人:可能我们会觉得,前不久这样的一个产业、一个职业,我们看到是非常紧缺的,很快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当中,就能够看到这个专业的课程了,郑书记,您都看到了哪些特点?哪些信号?
郑义:这次的专业调整,有三个特点:
第一,专业调整动作大。这次新增专业点是6068个,而撤销的专业点是5052个,这也展示了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动态调整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第二,与产业发展联动性强。就以农业类的专业为例,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围绕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大任务,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专业点的设置点明显增强。并且随着数字经济的影响,对智慧养殖、设施农业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设施农业装备以及畜禽智能化养殖专业点的设置也显著增强。
第三,社会民生需求响应度高。像我们农林牧渔大类专业,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布点明显增强了,我们了解的,一些过去未开设这个专业的高职院校,今年也增加了这个专业,因为大家看到我们周围的家庭养宠物的多了,大家都看到这个产业前景很好,学生就业很好,并且是高质量就业。
这次专业调整给我们高职院校的信号主要是专业的调整必须是动态的。那么这种动态调整,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的动态调整必须因时而动。清醒认识当前已设置专业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知己知彼。
二是专业动态调整必须因势而为。大家都知道专业的设置必须对接产业的发展,因此撤销相对落后的专业,新增新兴的专业,实现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非常重要。
三是专业动态调整必须因地制宜。要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实训条件等,合理的科学的做“加法”和“减法”。
主持人:从数据上看,此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调整幅度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些专业的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郑书记,我们知道江苏农牧其实是东南沿海地区唯一一所以农牧专业为特色的学校。您学校今年增加了哪些专业,有什么调整?
郑义:我们学校新增了两个专业,分别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及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同时,对于学校的传统专业,例如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专业,实施了“智改数转网联”升级改造,重构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融入“数字”要素。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专业的布局和调整,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三紧—“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紧紧服务农业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您认为调整之后对于学校后续的人才培养会带来哪些影响?
郑义:调整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因为在学校的访企拓岗以及专业发展调研当中,我们发现现代农业已经呈现出三产融合发展的趋势。并且农业装备智能化的特征非常明显,现代农业对于电商物流管理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在经过很好的论证之后,学校为了更好地契合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增设了这两个专业。
主持人:如果说专业调整是决定了我们未来方向,那接下来的速度和质量同样重要,决定了方向怎么样来提高专业的建设质量?郑书记,我们在新设了一个专业之后,如何提高它的建设水平?您有没有什么好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
郑义:以我们学校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为例,水生动物医学是在高职院校里面首次开设的,前期我校在专业发展调研中,发现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对于水产疾病防治以及水质调控的需求扩大了。学校果断地增设了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水生动物医学这个专业成立之后,我们纳入了水产养殖省级专业群的建设,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配套引进了高水平的师资,加强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不断充实优化教学元素,并且周期性开展外部评估以及内部诊改,提升专业内涵以及专业发展水平。几年的发展之后,我们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近两年来,水生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量陡增,很多企业主动到校开展洽谈校企合作,很多学生是入学便就业。
主持人:在做“减法”的部分,则是对供给相对过剩的现代文秘、电子商务、会计等68个专业。郑书记站在学校的角度,您觉得政行校企之间,我们怎么样主动的积极的跟他们联动起来?
郑义:目前,我们感觉现在十一项任务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是很好的载体和平台,这个平台给政府、企业、学校一个沟通交流磋商的机会,相互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学校在这个平台里面,能够很好地掌握地方区域和产业领域人才的需求。这些联合体或者共同体的建设,学校是很主要的一个角色,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建好这个平台,为政行校企的合作做贡献。
主持人:这一次是近几年来,最大幅度的一个专业调整,当然,未来一直会是动态调整和建设的过程,您觉得还可以从哪方面发力。
郑义: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当中,有一项工作非常重要,就是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高职院校谈科技创新比较晚,但近几年,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科技对于整个学校工作的牵引引航作用,我们要把科技项目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编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尤其是“双高”建设以来,引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要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把科技融入教学,真正的实现科教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