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lxit
【智农分享】解密太空育种

近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工作人员开舱取出包括作物种子在内的搭载物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航天器载荷资源宝贵,每一克都要发挥最大价值。因此,种子进入太空的门槛不低,只有那些遗传稳定性高、综合性状好的才能脱颖而出,开启“太空育种”之旅。
太空育种既要“上天”也要“入地”,最大优势在于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

我国太空育种始于1987年,目前已培育出260多个品种,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
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通过航天育种已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多个,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据初步估算,航天搭载育种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目前,我国太空育种的育成品种数量和推广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空间诱变机理的研究水平和太空育种技术成果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
航天育种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助力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